2022年,四川再担保秉持“扶小助微、普惠全川”经营理念,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财政厅党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和年度“献礼党的二十大、扶小助微新作为”的工作主线,按照“全力推动全年任务上半年大头落地、三季度扫尾补漏”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做强做优做大再担保主业,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和“稳定器”作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是业务规模跃上新台阶,提前完成全年业务目标。2022年1-9月,公司新增再担保业务91023笔,新增发生额432.20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提前完成全年380亿元的业务目标;月末在保余额538.20亿元,同比增长51.65%,在保责任余额243.83亿元,放大倍数达到11.82倍。截至9月末,公司累计开展业务1638.69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放大撬动作用。
二是深化与国担基金合作,国担再担保业务迅速增长。2022年1-9月,公司新增国担再担保业务80213笔,新增发生额329.38亿元,超过2018—2021年业务总和,同比增长137.91%;月末国担基金业务在保余额381.84亿元,同比增长129.09%。累计争取国担基金授信额度665亿元,开展国担基金业务627.33亿元,获得国担基金代偿补偿资金3752.47万元。
三是突出政策属性定位,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1-9月新增业务中,小微和“三农”业务占比达97.20%,其中,1000万元及以下项目占比95.28%,500万元及以下项目占比78.72%,项目笔均47.48万元。2022年,全省有17个市州的再担保业务合作规模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成都、宜宾、内江、绵阳、泸州等5个市州的业务合作规模超过20亿元,南充、资阳、德阳、攀枝花等4个市州业务合作规模同比增长超两倍,有力支持了全省区域协同发展。
四是不断增强体系协同效应,着力推动银担分险合作。加强与省内机构的合作,截至2022年9月末,当年新增合作机构2家,公司合作担保机构达到117家,占全省261家融资担保机构的44.83%,其中政府性融担机构76家,占全省82家政府性融担机构的92.68%。以产品创新驱动银担分险合作,重点推进在国担基金与国有大行“总对总”合作框架下的批量再担保业务,推动银行实质性分险,并在标准版“总对总”基础上做好地方版“总对总”业务推广。
五是夯实稳中求进发展基础,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建立了风险信息监测报送机制、合作机构及项目风险监测机制和代偿补偿熔断机制。在做好风险管理数据统计、测算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查找经营管理风险点,明确关键控制点和控制要求,实现全流程风险防控。
下一步,公司将提早谋划2023年工作,继续专注主责主业,以更大程度发挥政策效能、更深程度满足市场需求、更大力度助企纾困为己任,更加有效发挥行业龙头和“稳定器”作用,通过深耕再担保主业、优化业务质量和强化科技赋能等举措,扶小助微、担当有为,努力为我省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和重点产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再担保支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力量!